文/陳亭亘(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理事長、諮商心理師)
原文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當家族裡有人入獄,我們很容易將此視為一件不名譽、難以啟齒的事,一方面避免過度的好奇與探問,另一方面也為了維護家人的面子,我們通常對此避而不談。所以,面對這個「家族不能說的秘密」,人們最自然的作法就是不談,或是以「出國去」、「出遠門」、「去深造」之類的說法來帶過,避免直接需要討論這件不名譽的事。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服務遭受司法冤判的無辜者時發現,縱使是無辜入獄的無辜者,家人也很難跟孩子討論家人入獄這件事。
我們希望試著這篇文章的整理,讓無辜者及受刑人家庭找到方法與孩子討論,避免在缺乏認識的情況下產生更多誤解、讓家庭能在彼此的連結中度過這場風浪。
缺乏討論讓彼此變成孤島
當家中有人入獄,成人會需要面對家中突然少了一個人的衝擊,例如:打破原本家務勞動的分工、孩子的陪伴接送、工作收入的減少等等。其實,孩子也同樣需要面對生活裡許多事不再一樣,舉例來說,假使孩子跟入獄者關係很好,那麼可能需要面對:每天固定看到的家人看不到了,以前每天都能說說心事、或是聊聊學校的事、會帶自己出去玩、吃好吃東西、會穩定關心自己的人不見了;假使孩子跟入獄者關係較差,可能會經驗到的是:每天管教自己、會對自己大小聲打自己、對家人不好一直吵架的人不見了等等。
這樣突如其來,無法繼續互動的衝擊,不是只有成人需要努力調適,孩子也需要調適,而且孩子通常更缺少資訊幫助他們理解發生什麼事,他們往往只能從大人的神情、偶爾說溜嘴、跟其他親戚朋友的討論間拼湊斷簡殘篇。與其讓孩子任意拼湊、想像、推論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或是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而投入會讓大人擔憂的關係、興趣等等,不如大人好好地撥出一個時間,與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能知道該知道的事,也讓家庭能一同面對這樣的衝擊,並給予彼此持續的支持。
溝通準備:幫自己找一個能好好聽話的人整理一下
面對家中有人需要入獄這樣的衝擊,身為一個需要承擔更多、要解釋許多的主要照顧者,有許多情緒是很自然的事。不論是憤怒地想把家人痛罵一頓、感覺恨鐵不成鋼、遺憾沒能更早做些什麼、或是心寒地不希望跟家人有太多聯絡、根本不想談論家人的事等等,不論你有什麼情緒,身為一個被拋下的、需要面對更多生活瑣事的人,這都是很自然的事。
找到一、兩個能信得過,能從他身上感受到支持,不會讓自己感覺更脆弱的人,試著跟他們約一個時間,好好談談家人入獄的這件事對你造成什麼衝擊,因此你有許多怎樣的情緒,讓這幾個信得過的朋友理解你面對的困難、情緒、及生活調適挑戰。透過與朋友討論,幫自己準備好,能在一個相對情緒較穩定的狀況,能好好面對孩子與孩子的提問。
如果可能,也向他們提出請求,請求他們能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提供支援。例如:需要出庭的時候提供接送、當孩子上半天課的時候協助接送、臨時加班時協助張羅食物、當自己情緒過滿時,請友人協助安撫孩子等等。幫自己準備好能安撫自己的安全網,也幫孩子準備好安全網,以因應可能發生的各種衝擊與情緒。
如果你是無辜者,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也針對無辜者及無辜者家庭提供資源連結、監所訪視、家庭陪伴等協助,希望能減少無辜者及家庭面對冤案的衝擊、有更好的社會資源支持,及有更好的心理調適。
● 將孩童視為準大人,以他們能懂的方式解釋給他們聽
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們能感受到大人的情緒、家中的氣氛、也能捕捉到大人對話中的資訊,但因處於身心發展的階段中,他們無法如大人一般地理解這些情緒、氣氛或資訊。所以,他們可能會將這些誤認為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導致的,或是錯誤地將無關的事彼此連結,例如:「因為養我太花錢了才會發生這種事」,或是「家人是壞人所以才會被關,所以我是壞人的小孩也是壞人?」這類的疑惑。因此,主要照顧者如果行有餘力,能面對面地跟孩子解釋家中有人入獄的這件事會較合適,以免孩子受到情緒影響,做了錯誤的推論,可能對日後的照顧及陪伴產生不利的影響。
可以跟孩子討論家人犯了什麼錯,因此需要接受國家的刑罰,直到懲罰期滿,才能回到我們的生活裡。但是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偶爾去看家人,也能寫信給他,這樣的信件跟探望對於家人應該也會是一種鼓勵。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被原諒,現在家人就是犯錯了正在被處罰,所以如果我們要給家人支持,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在贖罪,我們會一起等待他回來。
假使入獄者是無辜者時,如何面對及與孩子解釋也變得更加困難且重要,需要進一步處理。以聯盟協助的無辜者來說,曾聽聞無辜者家屬引導孩子思考家人遭遇的情況,讓孩子推論自己如果在那個處境裡會怎麼做,這樣的換位思考也可以用在消除對立:如果自己是法官或是一般人會不會也會對無辜者有同樣的誤會?這樣的互動能幫助孩子從多元角度理解事件,而不是單薄地認為家人是惡人,或是法院是惡人,也能協助孩子將注意力放在能協助自己跟家人的地方。
● 成人不迴避談情緒,能幫助孩子接納情緒
如果與孩子討論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些情緒,可以試著將這些情緒跟孩子坦承,承認「說到這件事的時候我還是有OOOO感受」、「我覺得很難過」、「我覺得很憤怒為什麼他那時候沒有找我討論」之類的,這樣的坦承,能幫助自己跟自己的情緒連結,也能夠協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可能有的情緒,幫孩子也能接納自己的情緒。是日常生活中珍貴且難得的情緒教育。
從無辜者行動聯盟的經驗與立場來說,大人願意好好經驗自己的情緒,能幫助自己回到每一個當下。許多成人很難好好經驗自己的情緒,因為經驗這些情緒太痛苦了,會感覺到很無助,因此與其經驗無助的自己,不如利用各種方式迴避這樣的痛苦,例如:過度工作、鑽研法條、積極上訴等等看來很「積極」的作為,但這樣的投入卻導致很難好好感受自己、感受自己的經驗。連跟自己連結都很困難了,跟孩子的連結又怎麼會容易呢?所以我們期待成人不要迴避自己的情緒,這對加強與孩子的情感連結與協助孩子的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表達成人遭遇的困難,幫助孩子思考如何幫助大人或自己
當主要照顧者依照第一步驟整理過自己的狀態與可能需要的協助,接下來,可以試著將這樣的調整跟為什麼告訴孩子,表達自己遭遇到的困難,或是之後的生活裡可能遭遇到的困難,因此有些事情可能會跟現在不同,有些事情可能會請朋友協助。協助孩子理解大人有些時候會需要情緒上的空間,這種時候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壞事,而僅僅只是大人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
提早與孩子討論,能讓孩子不會一無所知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情緒,透過預先構想,也能讓孩子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而且他能提供主要照顧者需要的空間,也能做些什麼事安頓自己,或是主動尋求有誰可以來提供他支持,好讓主要照顧者可以有一些情緒上喘息的空間。
結束溝通的重點:必須再確認孩子理解了什麼,是否有什麼想法
跟孩子溝通,在結束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確認孩子理解的內容」。試著與孩子澄清「他究竟聽到什麼」、「他了解到什麼」、「他明白為什麼主要照顧者可能有些需要嗎」、「是否還有什麼擔心」、「還想多了解的問題」之類的,需要多花一點時間確認孩子確實理解了我們想傳達的意思,而不是大人自顧自的說了一堆,但孩子卻都沒有聽懂,或是還在他們各自的狀況中完全聽不進去。
理解孩子有確實了解到你想傳達的,也讓孩子知道針對這件事情如果他隨時想到什麼還想問、還想討論的,他可以找誰做進一步的詢問、支持、或陪伴。
溝通才能一起度過風浪
家中有人(特別是原來的主要照顧者)入獄時,對於孩子都是特別大的衝擊,然而,面對這樣的衝擊,如何減少傷害,避免孩子感到與重要的家人失去聯繫,感到缺乏關係與必要的支持跟照顧很重要。為了避免以上種種並協助孩子理解家人入獄,以及理解生活中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會有人提供支持協助,這些事情都需要主要照顧者以坦承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正因如此,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陪伴無辜者及家庭成員整理自己的情緒並也促進彼此間的連結,透過對話重新連繫家人,好一起度過一段不容易的時間。
面對家中有人入獄,家庭勢必會面臨衝擊,在這個衝擊的過程間,每個人都會想盡辦法不要碰、不要提那些讓人傷心的事,好用盡全力讓生活早點回到正軌上,但隨著入獄的時間延長,這些不去碰觸的心情會讓家庭的關係也產生變化,會從沒有時間談、不想談、沒有必要談、變成談不了、談了好像也沒有意義、現在談這個幹什麼?這個過程裡最煎熬的家庭成員們,可以不需要各自堅強地面對衝擊,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內容,試著跟友人、孩子彼此支持,讓我們撐開一張網,牽住彼此也讓受刑人能感到被支持,一起有個盼望,一起好好過日子。
➡線上捐款 https://reurl.cc/1MgeX
➡更多文章 https://reurl.cc/LOno7
____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服務遭受司法錯判的無辜者及家庭成員,協助健全個人、家庭與社會關係,為無辜者及家庭成員搭建自助助人的網絡。無辜者關懷的行動除了關注司法、獄政議題外,更包涵經濟弱勢、單親、隔代教養的等議題,而在無辜者獲得清白及自由後,培力其社會復歸的路上,我們也將一起面對社會污名、生活適應與就業問題等困境。我們致力於連結司法、心理、家庭、經濟與社會各界的資源與專業,讓改變成為可能!
一人個人會孤單,但一群人就能產生力量。
#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