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所訪視|無盼無望的耳順之年

監所探視|無盼無望的耳順之年

每每見到年已六十的無辜者阿山兄,問起他身體健康狀況,他總是說:「還是老樣子,腰會痠、會痛」。

「耳順之年」應是正值人生閱歷豐富,能明辨真假是非的年紀,但阿山兄每天在監所裡,過著單一又重複的日常,以老花的雙眼、緩慢的速度折著被分配的紙袋工作,沒有多餘休閒娛樂的時間與機會,心理、身體老化的速度顯得毫不留情的快。

閱讀更多監所訪視|無盼無望的耳順之年

被司法冤判的無辜者該何去何從?

文/黃芷嫻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執行長  

原文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讓無辜的人承擔罪責,再對他的家人施以輕重不一的處罰,這就是冤案

「監禁」作為文明社會中懲罰及矯正犯罪者的手段,但對被錯誤定罪的無辜者來說,監禁卻更趨近於「凌遲」──痛苦持續但卻久久無法解脫,甚至監禁結束時亦然。即使無辜者有天走出監獄,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便是「沒有錢、沒有工作,幾乎是一無所有」。

多數的無辜者在經歷漫長的「與世隔絕」後,重獲自由的喜悅往往稍縱即逝,首當其衝的難題是,他們如何重建家庭與社會關係──家庭關係間的衝突、社會適應的挫敗,層層的烏雲將籠罩他們的日常生活。長時間監禁再重回家庭的無辜者,家人是否為他保留原本的房間或早已挪為他用?多年未進修、精進的工作技能如何讓無辜者重回職場?找不到工作、沒有錢的無辜者是否成為家庭的累贅?就算是冤獄平反且能聲請刑事補償金的無辜者,在實際拿到補金之前又該靠什麼生活?這一連串的提問,才是無辜者重返社會的「真實」樣貌。

身體上的解除拘禁並不是真正的自由,無形的枷鎖仍困擾著他們,那段為人兒女、為人家長的空白時光,已一去不復返,重返社會的無辜者就像「局內的『局外人』」般格格不入。冤獄後「自由」的代價太高並不是每位無辜者都能承受。

無辜者陳龍綺,冤獄平反後得不到任何補償。只能靠一己之力「用頭撞出」一條活生路。

閱讀更多被司法冤判的無辜者該何去何從?

監所訪視|何時歸來?

每回搭火車前往監獄探視阿勝哥的途中,經過「歸來」站時內心都不勝唏噓。「歸來」、「歸來」,多少個夜晚的期望與失望交替著的七個年頭 。冤獄平反的時程無法掌握,阿勝哥等啊等的過了好幾個月,卻收到了壞消息。阿勝哥寫信和我們說:「我該怎麼辦?人在裡面,真的比較著急…」。

閱讀更多監所訪視|何時歸來?

2019年6月|捐款徵信及支出概況報告

🔎工作報告

六月,聯盟收到2件申請案件,1案追蹤了解案情中,1案不符合標準故暫不受理。目前累計3案不受理、2案進行中。

在個案服務方面,本月進行了4次的監所訪視,看見無辜者在面對出監的擔心(https://reurl.cc/eYvgM)及在監社交的困境(https://reurl.cc/7x9Ay),並進行了2次家庭關懷服務,陪伴無辜者家庭成員到監所探視,也陪伴無辜者家庭一同度過家庭發生的劇變(https://reurl.cc/Yz7pL)。

在公宣與教育部份,本月《無辜龜說故事》以「爸爸沒有犯罪,為何不能回家?」專文探討無辜者家庭困境並說明聯盟如何進行家庭服務;進行二場校園演講,學生回饋「聽完演講能很清楚的了解無辜者的處境,讓我對這個議題產生興趣」並無法接受「為什麼沒有人為冤案負責?」;此外,為了擴大公民社會的參與,聯盟本月規劃「2019 無『讀』有偶」讀書會(https://reurl.cc/pNpdx),從司法、監獄、社會工作、心理層面的書籍共讀,帶大家認識聯盟的工作及如何協助無辜者與家庭。

🔎財務報告
本月捐款合計24,300元,捐款淨額23,909元。自五月辦理線上金流捐款服務後,捐款緩慢增加中。目前每月定期捐款金額為10,800元,共17位定期捐款者,與組織運作所需之經費仍有很大的缺口。明年,聯盟希望能以支持二位全職工作人員的薪資為目標,讓聯盟能更完善地支持無辜者及家庭。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請加入定期定額捐款的行列。

2019年6月 支出概況

閱讀更多2019年6月|捐款徵信及支出概況報告

2019 無「讀」有偶讀書會

今年夏天,「無讀有偶」讀書會將在7月23日週二晚間登場。每月雙週二晚上的讀書會,與我們一起共讀司法、監獄、心理、社會工作的書籍,了解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的工作並進一步認識無辜者。

邀請大家不只按讚,也能用行動加入我們!

✏ 報名抵加  https://reurl.cc/pNpdx

2019 無「讀」有偶讀書會各場次閱讀書籍。

閱讀更多2019 無「讀」有偶讀書會

來不及告別──生離,還有死別

文/黃芷嫻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執行長  

原文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告別,是人生最難的課題。遭受司法冤判的無辜者在入監服刑時不得不與家人「生離」,在「生離」之後等待他們的還有「死別」──無法見家人最後一面、好好告別,是無辜者心中難以痊癒的傷。

閱讀更多來不及告別──生離,還有死別

爸爸沒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看見無辜者的家庭困境

文/黃芷嫻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執行長  

原文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讓無辜的人承擔罪責,再對他的家人施以輕重不一的處罰,這就是冤案。」

「監禁」作為文明社會中懲罰及矯正犯罪者的手段,但對被錯誤定罪的無辜者來說,監禁卻更趨近於「凌遲」-痛苦持續但卻久久無法解脫。無辜者在入監服刑後,家庭的苦難變成一把利刃,刀刀削下他們的心頭肉。

無辜者阿水(化名)因冤案入獄已近四年,案件發生前已與前妻離異,獨自扶養二位小學中年級的姐妹與老母親。冤案入獄後,家中靠低收入戶補助生活,又礙於偏鄉交通不便,孩子與老母親數月才能隔著鐵窗見阿水一面。對孩子來說,失去父親的家庭不再是溫暖的避風港,隔代教養與經濟困境加劇家庭衝突、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在學校遭遇霸凌,孩子開始拒絕上課也拒絕回家。幼女不解,「爸爸沒有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

在冤案背後,這個家庭的困境交雜著親職教育、學校霸凌、經濟弱勢的問題,這團交織著的線球很難在短時間理出頭緒,獲得解決,除非,阿水冤獄平反回家。面對這個家庭層層疊加的困境,我們試著從學校、社政系統及非營利組織的資源連結出發,統整各方資訊並針對現在資源不足之處以特定化的方案加以補充,帶大家認識家庭的困境及我們進行「家庭關懷」及「個案處遇」工作時是如何支撐無辜者。

閱讀更多爸爸沒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看見無辜者的家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