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冤案失去的童年

在爸爸因冤入獄前,妹妹與爸爸的親子時光是多彩多姿的,不管是溪邊釣魚、唱歌、烤肉,甚至是晚上的叢林探險。「爸爸會教我們找羊奶頭,找到會獎勵10塊錢,而且拿來煮湯很好吃」;「我們也會找竹筍、砍竹筍來吃」。孩子眼睛閃著光芒,不斷重複「我爸爸真的很厲害ㄋㄟ」。

「但是再也不可能了」,孩子某次語重心長的說。最需要爸爸陪伴的年紀卻沒有爸爸在身邊,假日對偏鄉的孩子來說只是一個個不用上課但無所事事的日子。為著孩子的這句話,聯盟利用監獄每月開放一次的假日會客,帶孩子來監獄探望爸爸,同時也帶孩子走走玩玩,彌補他們失去的童年。

這次,我們帶孩子體驗陶藝DIY,第一次接觸陶土的孩子顯得很興奮,「我要做一個愛心形狀的杯子」,孩子說。專注的孩子,一腳踩著機器維持轉速,兩手慢慢的拉出杯子的形狀。

爸爸因冤入獄的孩子, 非常珍惜每月一次探望爸爸及出遊的機會。

閱讀更多因冤案失去的童年

爸爸沒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看見無辜者的家庭困境

文/黃芷嫻 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執行長  

原文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讓無辜的人承擔罪責,再對他的家人施以輕重不一的處罰,這就是冤案。」

「監禁」作為文明社會中懲罰及矯正犯罪者的手段,但對被錯誤定罪的無辜者來說,監禁卻更趨近於「凌遲」-痛苦持續但卻久久無法解脫。無辜者在入監服刑後,家庭的苦難變成一把利刃,刀刀削下他們的心頭肉。

無辜者阿水(化名)因冤案入獄已近四年,案件發生前已與前妻離異,獨自扶養二位小學中年級的姐妹與老母親。冤案入獄後,家中靠低收入戶補助生活,又礙於偏鄉交通不便,孩子與老母親數月才能隔著鐵窗見阿水一面。對孩子來說,失去父親的家庭不再是溫暖的避風港,隔代教養與經濟困境加劇家庭衝突、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在學校遭遇霸凌,孩子開始拒絕上課也拒絕回家。幼女不解,「爸爸沒有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

在冤案背後,這個家庭的困境交雜著親職教育、學校霸凌、經濟弱勢的問題,這團交織著的線球很難在短時間理出頭緒,獲得解決,除非,阿水冤獄平反回家。面對這個家庭層層疊加的困境,我們試著從學校、社政系統及非營利組織的資源連結出發,統整各方資訊並針對現在資源不足之處以特定化的方案加以補充,帶大家認識家庭的困境及我們進行「家庭關懷」及「個案處遇」工作時是如何支撐無辜者。

閱讀更多爸爸沒犯罪,為什麼不能回家──看見無辜者的家庭困境

【無辜者行動】用行動照亮無辜者的回家路

當司法天秤傾斜,誰能接住摔下來的無辜者?

司法要維持公正和平等,但是司法的天秤在審判的過程中,加減會出錯。當天秤歪一邊時,大部份的無辜者都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來證明清白。從天秤摔下來的無辜者,我們有沒有辦法在他墜落地獄之前,用網子把他接起來?

一牆之隔的限制

被錯判的無辜者,受到不應該的處罰,在黑暗的牢房裡,他只能堅持才看得到希望。監獄的這道牆,不只限制無辜者的自由,也限制他與家裡人的關係。要維和家人的關係,不比平反更簡單。

閱讀更多【無辜者行動】用行動照亮無辜者的回家路

陪伴開庭|無辜者林金貴第二次的再審路

案件反覆讓無辜者林金貴心情起伏不定,我們於再審開庭前為他打氣。 拍攝於林金貴家門外

因殺人案判處無期徒刑定讞的無辜者林金貴,在監獄待了近十年,2017年終於開啟再審,重新檢視阿貴案件中的重重疑點[註1]。2018年8月7日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改判阿貴無罪,還他清白,但全案經檢方上訴,2018年12月26日最高法院撤銷無罪判決[註2],發回高分院重新審理。

得知這個壞消息的阿貴,緊張的說:「完了!完了!我完了!」,雖然很多人相信阿貴是清白的,但阿貴無奈的說:「那也要法院相信才有用啊!」。

閱讀更多陪伴開庭|無辜者林金貴第二次的再審路